1. 首页 > 民俗

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的习俗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1-28
摘要:中秋佳节,具体日期为何?传统习俗又有哪些?中秋佳节,何时而至?2024年,中秋佳节降临于9月17日,恰逢农历八月十五。此乃我国传统节日,历史悠长。每逢中秋之夜,人们仰望皎洁明月,此习俗源于古人对月神的敬仰,同时品尝月饼。中秋习俗丰富多彩,详情可参阅中秋习俗解析。中秋节是几月几日?2024年中秋佳节定于9月17日,,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的习俗

 

中秋佳节,具体日期为何?传统习俗又有哪些?

中秋佳节,何时而至?2024年,中秋佳节降临于9月17日,恰逢农历八月十五。此乃我国传统节日,历史悠长。每逢中秋之夜,人们仰望皎洁明月,此习俗源于古人对月神的敬仰,同时品尝月饼。中秋习俗丰富多彩,详情可参阅中秋习俗解析。

中秋节是几月几日?

2024年中秋佳节定于9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于10月25日公布2024年节假日具体安排,其中中秋假期自9月15日至17日,共计三天。9月14日(周六)需照常上班。

中秋节的习俗:

祭月

中秋祭月,古风盎然,承载着对月神的敬仰。在广东,中秋之夜,民众虔诚拜月,又称“拜月娘”或“月光祭”。传统“秋暮夕月”习俗,香案高设,祭品丰富,月饼、西瓜、苹果等不可或缺,西瓜更需雕成莲花。全家人月下朝拜,主妇切团圆月饼,寓意家庭和睦团圆。

吃月饼

中秋佳节,月饼成为庆祝活动中的灵魂之选,寓意着团圆与丰收。古时,月饼作为祭月供品,承载着对月神的敬意,后演变为家人团聚的象征。这一天,各式月饼如酥皮、饴糖、莲蓉、五仁等,不仅美味可口,更承载着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。除了自享,月饼也成为中秋时节朋友间联络感情的佳品。岁月流转,月饼制作愈发精致,外观图案亦愈发多样。

燃灯

中秋佳节,点灯成俗,人们以烛光点亮灯笼,悬挂于屋檐或露台,或以小灯拼凑成字或动物形状,高挂家宅,此风雅之举,俗称“树中秋”。豪富之家,灯笼高悬数丈,家人围坐灯下,共度佳节;寻常百姓,亦以旗杆挂灯,共享欢乐。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整座城市沉浸在斑斓光影之中,宛如梦幻琉璃世界。

点塔灯

中秋佳节,南方农村,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点塔灯习俗流传。红砖瓦片,树枝搭建,塔形结构,下宽上尖,空心其中。中秋之夜,塔内火光,生活红火象征。火光、月光、烟花交相辉映,夜景壮观。祈福秋收,民间传说,明太祖朱元璋起事或驱赶蒙古,与之相连。每年活动,观众云集,习俗流传,发扬光大。

玩花灯

赏花灯乃中秋佳节之传统,尤其在南方地区尤为盛行。北宋《武林旧事》中便记载了将“一点红”灯放入江中漂流的习俗。佛山秋色会上,各式彩灯争奇斗艳,如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等,美不胜收。广州、香港等地,中秋之夜,树中秋活动别具一格,孩童们制作各式灯饰,如兔仔灯、杨桃灯,高挂杆头,增添节日气氛。广西南宁,柚子灯、南瓜灯、桔子灯等朴素花灯亦颇受欢迎。

编辑特别呈现了中秋节的多角度精彩内容。

中秋节的意义:

1. 团圆的象征

中秋佳节,家庭团聚成为其核心价值之一。每逢八月十五,无论天涯海角,家人皆竭力归家,共庆佳节。或围桌共品月饼,或同赏皎月,无不传递着亲情,象征着团圆。此日,游子思乡之情更甚,对团圆的渴望愈发强烈。

2. 传承文化的习俗

中秋佳节,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承,蕴含着丰厚的民俗与历史底蕴。从古时的祭月仪式到今日的赏月习俗,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节日里,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流传不息,加深了人们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。

3. 感恩与祝福

中秋佳节,亦为感恩与祝福的时分。在这阖家团圆之际,亲友间互赠月饼,传递着深深的祝福与关怀。月饼,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“团团圆圆”、“幸福美满”等美好愿景的寄托。共享美食,传递友谊与温情,使节日氛围愈发温馨。

4. 享受自然的乐趣

中秋之际,秋意渐浓,气候转凉,成为赏月之佳期。人们多携家人或友,户外相聚,共赏皎洁圆月。月华洒落,宁静美好,在此自然之乐中,情感加深,美好回忆永存。

5. 思念与寄情

中秋佳节,对众人而言,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光,更是深藏思念的载体。尤其是那些漂泊异乡的游子,仰望皎洁明月,常忆起故土的亲人挚友。中秋之月,成了他们心灵相通的纽带,赋予思念以诗意。此时此刻,人们挥毫泼墨,留下祝福的诗篇,倾诉对亲人的眷恋与祈愿。